图解《5G网络近海覆盖和融合应用 “5G揽海” 行动计划》 – 推荐

为加快推进本市5G网络近海覆盖和融合应用,加快智慧海洋建设和海洋科技创新步伐,助力上海建设现代海洋城市,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上海海事局联合制订并于今日发布了《5G网络近海覆盖和融合应用“5G揽海”行动计划(2023-2024年)》。该行动计划也是国内首个由省级通信行业管理部门与本地海事部门以及港航管理机构联合发布的专题推进5G网络近海覆盖和应用赋能智慧海洋的跨行业整体行动方案。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 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海事局关于印发《5G网络近海覆盖和融合应用“5G揽海”行动计划(2023-2024年)》的通知

上海电信、上海移动、上海联通、上海铁塔、东方有线及相关单位:

为加快推进本市5G网络近海覆盖和融合应用,加快智慧海洋建设和海洋科技创新步伐,助力上海建设现代海洋城市,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上海海事局联合制订了《5G网络近海覆盖和融合应用“5G揽海”行动计划(2023-2024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

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海事局

2023年8月11日

5G网络近海覆盖和融合应用

“5G揽海”行动计划

(2023-2024年)

加快推进5G网络近海覆盖和融合应用是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和基础性工作。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智慧海洋建设和海洋科技创新步伐,发挥5G技术助力本市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重要驱动作用,根据工信部等十部门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 2023年)》、交通运输部等七部委联合制定的《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上海市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上海市建设现代海洋城市2023年工作要点》以及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发《5G应用“海上扬帆”行动计划(2022-2023年)》的工作要求,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进一步推动上海信息通信业与航运业相关部门、企业供需精准匹配,聚焦航运数字化转型裉节问题,借鉴信息通信、智慧交通行业国内外先进经验,依托5G-A通感一体、50GPON(无源光纤网络)等前沿技术,赋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5G赋能智慧海洋细分行业“样板间”,推进标杆项目的落地转化和规模化推广,加快实现5G融合应用“样板间”向可规模复制“商品房”转变,持续为航运业数实融合、创新发展提供新动力。

二、发展目标

到2024年,显著提升本市5G网络近海覆盖和融合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将我市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5G赋能智慧海洋的应用创新发展高地、发展引领区和示范区。发挥5G应用对本市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重要驱动作用,在重点领域形成突破。

通过陆基、海基、空基和天基的平台建设,构建陆海空天一体化海洋网络;统筹协调助航、风电、海工等行业设施,推进跨行业设施共享和双向赋能;重点探索海洋监管、海洋科技、海洋经济等智慧海洋场景及智能船舶、智能港口、智能航保、智能航运服务、智能航运监管等智能航运要素,推动海洋5G融合应用创新发展;开展海洋5G应用安全风险评估、评测认证和服务供给,加强海洋5G应用安全保障。

三、重点工作

(一)构建陆海空天一体化海洋网络

1. 岸基多频协同实现对海立体覆盖

基于不同海域的业务需求和场景特点,灵活调整岸基5G组网的关键配置。发挥5G高低频协同提升网络上行体验。通过波束赋形实现场景化适配和提升下行覆盖。通过切片预留专属资源,保障特殊业务体验。利用双拼AAU、Meta AAU、龙伯透镜天线等5G新型天线阵列增益,提高接收灵敏度。

2.拓展海基资源扩大海上覆盖范围

充分利用天然岛礁、海上风电升压站、海上钻井平台等设施资源,加快建设海基5G基站和铺设回传链路,实现离岸远距海上5G覆盖。推动5G基站上船,构建基于5G网络的船间自组织通信网络,实现船舶间接力传输和海上5G网络覆盖,拓展海洋区域移动通信覆盖范围。通过波束场景化、上行CoMP、超级上行等覆盖增强特性,进一步提升用网体验。利用干扰隔离、切片资源保障等新技术,持续优化海域5G网络性能。

3.发展空基平台实现海上快速组网

突破5G网络空基平台建设关键技术难点。加快推进基于无人机平台、利用5G基站轻量化部署方案实现5G海上低空组网。加快5G系留无人机在应急通信、智能引航、海事监管等涉海场景的应用落地。

4.利用天基优势实现海上星基互联

加快建设基于“5G+北斗”超高精定位网的海洋新型基础设施,用动态厘米级和静态毫米级高精定位有效服务涉海部门的精准定位及安全监测需要。大力推动北斗短报文与5G通信系统级融合,实现5G蜂窝通信网络与北斗三号短报文卫星通信的互通,打造星基物联网底座与应急通信服务体系,建设基于“5G+北斗”的泛在接入算力网,满足多种业务需求,进一步拓宽海洋信息通信服务和应用范围。

(二)推进跨行业设施共享和双向赋能

1. 推进助航设施开放共享

依托海上助航设施共建共享5G网络,将助航设施与5G网络结合,实现实时数据采集、远程控制和智能决策等功能,提升助航设施的智能化水平。通过部署5G网络,实现助航设施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基于5G网络探索开发智能助航设备、航海数据分析平台、海洋物联网等应用。

2.赋能海上风电创新发展

依托海上风电设施共建共享5G网络、海底数据中心等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利用海上风电升压站等设施向5G网络开放建设,通过5G网络为海上风电设施提供可靠的数据通信和算力支持,实现对海上风电设施的实时监控,实现设施之间的实时通信和数据传输,提高风电场的整体运行效率,减少人力资源和成本的投入。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实时监测风电设施的状态和性能,进行远程诊断和维护,运用远程控制系统对风电设施的远程操作和调整,提高设施的灵活性和响应能力。

3.深化海工设施融合应用

推进海工设施开放共享部署5G网络,进行跨行业融合共建共享,为海工设施提供可靠的通信支持,支撑海洋工程、油气生产等需要实时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的应用场景。探索运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进行远程培训和操作指导,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优化设施运营等,提高设施之间的协同作业效率,加强数据共享和资源利用。

(三)推动海洋5G融合应用发展

1. 赋能智慧海洋“三大场景”创新引领

5G+海洋监管:利用5G网络赋能保障重要海事行动,加强对涉海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的实时感知、智慧规划和智能监管,打造智慧高效的涉海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体系,赋能渔船监测、能源勘探、油气开发、海光缆保护等应用场景。

5G+海洋科技:5G助力海洋环境感知、海洋动力系统、海洋绿色资源、智慧船舶等四大涉海领域的科学研究。探索建立5G智慧船舶仿真实验室,开展前沿科学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助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5G+海洋经济:利用5G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等特点,建设陆海空天一体化的海洋专有网络,赋能智慧养殖捕捞、智能航运、休闲旅游、海上光伏、海上风电等相关领域,特别是持续推广部署新型5G基站打造5G邮轮专网,提供多样服务、提升用户体验,推进上海国际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培育基于数字化的海洋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技术,推动海洋经济和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

2.探索智能航运“五大要素”先行先试

5G+智能船舶:推动船舶制造、集装箱制造等场景的5G工业数采数传、预测性维护等数字化能力应用。加强5G网络在船舶感知、安全辅助驾驶、能效控制等智能场景的应用,提升船舶营运的安全性、降低能耗、优化航速、控制能效。

5G+智能港口:通过5G+AI+大数据技术,加快港口货场、岸桥智能化自动化改造。重点推进洋山四期码头、罗泾码头、外高桥码头等智能港口建设,依托国家(上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跨网低时延优势,实现跨港口的数据互访和智能港口的集中式远控管理,利用视频AI智能验箱、5G远程调度、大数据采集监管的精准定位及数据的实时传输等应用,实现港口智能化管理,提升港口装卸、转场、调度等作业效率。

5G+智能航保:持续打造“智能化”航海保障服务体系。推进“5G+北斗”助力智慧航标链、无人机航标巡检场景建设与拓展。应用5G+AI赋能商渔船防碰撞预警、无人自主航行船舶(无人船)远程监控和自主感知,优化航海保障服务工作。

5G+智能航运服务:通过陆海空天一体化5G海洋专网助力实船舶、港口、航道、船闸等航行要素智慧联接,推动船港道闸等航行要素数字化升级,探索建立统一的航运大数据中心,赋能智能航运服务平台。

5G+智能航运监管:通过5G赋能海事监管场景,提高船舶安全监管能力,提升海运监测保障、智能预警、船舶数智化水平,推动5G在船岸协同、船舶自主航行、机舱监控等方面的创新应用与场景拓展。

3. 助力航运物流“五大环节”全程可溯

5G技术赋能航运物流,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标识解析技术,实现物流全程数字化闭环。以集装箱数字化为切入点,打造在远洋运输、多式联运等场景的物联网创新应用,整合港口、航运、陆运、物流园区、货物仓储等五个环节的数据资源,逐步实现货物多式联运轨迹全程动态追踪。

4.聚焦长三角涉海领域“三省一市”协同发展

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会同三省一市的通信、交通、海事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共同探索出台跨区域指导文件,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统一引领长三角区域在船舶、码头、运维和航运管理等四方面的一体化协同发展。

(四)加强海洋5G应用安全保障

1. 加强海洋5G应用安全风险评估

指导有关单位制定5G涉海应用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并每年开展风险评估,重点涵盖海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运行效能、应用平台信息泄露风险、可信网络框架构建等方面,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应用项目实施关停或整顿。指导开展涉海领域5G应用安全风险评估,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海洋5G应用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机制。

2. 强化海洋5G应用安全评测认证

培育本地海洋5G应用安全评测认证机构,组织开展涉海5G基站测试和核心网测试等海洋5G网络基础设施评测,为涉海领域应用安全解决方案提供评估验证和指引。积极推进海洋5G应用安全技术要求、设备保障要求等方面的标准研究,指导编制海洋5G安全行业应用地方性标准。

3. 加大海洋5G应用安全服务供给

加强涉海大数据智能安全检测与控制、信息基础设施防护、应用系统和数据安全防护等关键安全产品供给,鼓励相关涉海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协同创新,提升海洋5G应用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基础电信企业与相关涉海单位在安全保障方面协作,构建覆盖应用层和网络层的多层次安全机制,深挖涉海行业应用安全服务需求,加强海洋5G网络安全服务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做好网络保障

提升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水平,保障海洋5G网络建设高效、稳定、可持续发展。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四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促进“双千兆”网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工信部联通信〔2023〕59号),梳理海洋重点基础设施部署清单,推动跨行业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充分利用海洋设施部署5G网络,为海洋5G发展提供网络保障。

(二)加强政企联动

强化行业主管部门协同和上下游企业联动,推动本市海洋5G应用规模化发展。由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上海海事局牵头,联合相关涉海主管部门、基础电信企业、航运企业、设备制造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共同组成“5G揽海”行动工作专班,开展集体调研、跨部门合作和跨产业联动,推动海洋5G融合应用创新发展。

(三)推进示范引领

培育组织本地优秀海洋5G创新应用项目参加5G绽放杯比赛,联合申报相关部门的创新项目评审、参与科技进步奖评选活动。编制5G网络近海覆盖、跨行业设施共享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编制智能航运融合应用白皮书。聚合行业力量、协同沪内外媒体资源做好“5G揽海”网络覆盖与应用成果的宣传推广,尤其是加大对本市海洋5G应用全国得奖项目和全国示范项目的宣传力度,形成标杆项目的示范效应。

(四)强化监测评估

根据调研结果制定“5G揽海”网络覆盖和应用融合的推进计划,细化分解年度工作任务和重点任务清单,加强进度与质量监督管理。培育重点场景优秀案例,探索构建具有创新性、有效性、示范作用的海洋5G应用发展考核标准体系和发展监测评价体系,建立例会机制常态化监测评估“5G揽海”工作进展,定期发布海洋5G网络覆盖与融合应用推进情况,促进本行动计划有效落实。

图解《5G网络近海覆盖和融合应用 “5G揽海” 行动计划》 - 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复制成功
微信公众号: 神卡申请助手
截屏保存图片去微信扫码